单车亚文化研究①:从"交通工具"到"生活方式"
2013-12-13 10:04:20 来源: 点击:291
一、骑行,从"壮举"到"四大俗"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贴出照片,内容是318国道成都到拉萨某段上,几十辆单车的情形,于是便有了"新四大俗"的调侃,骑行318不幸中枪。虽然照片中骑行车辆众多的原因是前方的桥梁塌方,但每年死命吭哧吭哧地在这条进藏公路上蹬车的人数庞大,却是不争的事实。每年暑假,众多准备好或没准备好的学生都会蜂拥骑上318,上万人一同骑行,密集的路段每隔60米就能看到一个骑行者。而当他们或推车或搭车或咬牙骑到了拉萨后就会发现,拉萨街头随处都能看到身着骑行服、头戴骑行帽的车友,骑行似乎已经变成在拉萨的内地人身上必备的一段故事,变成一种相互认同的标准和一个小小的谈资,骑行原本身上的耀眼的光环已经慢慢褪去,越来越成为一件正常的事情。
但是把时间轴往前调几年,骑行这件事却是另外一个样子。 2005年暑假,当时还在读大二的广东小伙王卫,200元买了一辆二手山地车就出发了。在那个骑车旅行还是一件稀罕事的时代,全班的同学还为他送行,"好像我是在完成一项壮举一样"。这次骑行,他从广州一路骑到了北京,也揭开了他骑车走遍中国的开始。2007年,王卫成为中国"首位骑行全国的在校大学生",也因此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广州亚运会的双料火炬手。同样通过骑行得到官方认可的还有400天骑行中国的周子迁,作为深圳大运会的第一个火炬手,骑着单车手举火炬的画面通过电视转播给了全世界。
而比他们更早一批骑行的人,大概是在2002年左右开始的。"雁南飞"、"心飞扬"等网络ID的骑行攻略曾被无数人浏览,作为骑行前的必读功课。之后"心飞扬"便创办了BIKETO"自行车旅行网",成为当时中国骑行者最常浏览的论坛网站。
早期骑行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匮乏,网络成为大家结识的场所。网上相识,路上相认,大多还是单打独斗形式的存在。而到后来,书籍和电影则成了骑行真正的引爆点。如果说2007年台湾的电影《练习曲》只是通过单车环岛的事情让大家记住了那句"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的话,那2008年谢旺霖的《转山》和2010年日本人石田裕辅的《不去会死》则是真正点燃了大陆众多年轻人心里关于骑行的念想。
在微信公共账号里搜索"骑行",得到的列表需要四次下拉加载才能显示完毕。而排在第一位的则是早早就被腾讯列为官方推荐的微信账号之一"骑行西藏"。它被显眼地挂在微信公共账号平台入口处下方,和招商银行、南方航空、广东联通、我的印象笔记并列,一起被称为微信公共账号"五大经典案例",早早地获得了令人艳慕的自定义菜单功能。而在豆瓣图书里面搜索"骑行"或者"单车",也会得到看似无穷尽的书籍,除去旅游指南类书籍外,更多的则是骑行者根据自己骑行经历而写的游记类书籍。你会发现,"拉萨"、"环游"等字眼占据了其中的绝大部分,但也有"90后"、"慢骑"等词语和概念的出现。
二、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自行车是西方人生活中最为热爱的的三大休闲运动之一,虽然其发展也就一百多年的时间,但是自行车在机械工业当中达到了极致,和相机、钟表这两个精密机械产品一样,都是机械工业水准顶峰的体现。但是在中国这个公认的"自行车王国"里,自行车在长时间里都是作为代步工具,一个廉价的出行工具,而并没有被赋予其他的身份和角色。也因此,有关中国单车的运动和文化,总是少不了外国人的身影。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外来的骑士来吃中国单车文化的螃蟹。
在中国人传统的思维里,自行车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要么就是普通的代步工具,要么则是高高在上的专业级别自行车赛事——自行车离生活方式似乎还是扯不上关系。是一群从欧美自行车发达国家的外国人把单车的第二生命带到了中国。在他们看来,中国有着基数庞大的自行车人群、有着外国无法想象的车道宽度(虽然经常被占用)、有着令人发指的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他们觉得中国有着单车文化发展所需要的一切外部环境,虽然现状是一片空白。2007年,德国专业的花样自行车选手伊泉姑娘在北京开了中国第一家死飞专营店NATOOKE,帮人组装自己的死飞车,免费教人如何骑死飞,在中国扎下了死飞的第一个根;2009年,三个外国人在上海成立了Factory 5,北京著名的死飞团队BIGDIRTY(巨脏)也是有三个外国人创办的。外国人在中国死飞的普及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微信公共账号里搜索"骑行",得到的列表需要四次下拉加载才能显示完毕。而排在第一位的则是早早就被腾讯列为官方推荐的微信账号之一"骑行西藏"。它被显眼地挂在微信公共账号平台入口处下方,和招商银行、南方航空、广东联通、我的印象笔记并列,一起被称为微信公共账号"五大经典案例",早早地获得了令人艳慕的自定义菜单功能。而在豆瓣图书里面搜索"骑行"或者"单车",也会得到看似无穷尽的书籍,除去旅游指南类书籍外,更多的则是骑行者根据自己骑行经历而写的游记类书籍。你会发现,"拉萨"、"环游"等字眼占据了其中的绝大部分,但也有"90后"、"慢骑"等词语和概念的出现。
二、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自行车是西方人生活中最为热爱的的三大休闲运动之一,虽然其发展也就一百多年的时间,但是自行车在机械工业当中达到了极致,和相机、钟表这两个精密机械产品一样,都是机械工业水准顶峰的体现。但是在中国这个公认的"自行车王国"里,自行车在长时间里都是作为代步工具,一个廉价的出行工具,而并没有被赋予其他的身份和角色。也因此,有关中国单车的运动和文化,总是少不了外国人的身影。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外来的骑士来吃中国单车文化的螃蟹。
在中国人传统的思维里,自行车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要么就是普通的代步工具,要么则是高高在上的专业级别自行车赛事——自行车离生活方式似乎还是扯不上关系。是一群从欧美自行车发达国家的外国人把单车的第二生命带到了中国。在他们看来,中国有着基数庞大的自行车人群、有着外国无法想象的车道宽度(虽然经常被占用)、有着令人发指的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他们觉得中国有着单车文化发展所需要的一切外部环境,虽然现状是一片空白。2007年,德国专业的花样自行车选手伊泉姑娘在北京开了中国第一家死飞专营店NATOOKE,帮人组装自己的死飞车,免费教人如何骑死飞,在中国扎下了死飞的第一个根;2009年,三个外国人在上海成立了Factory 5,北京著名的死飞团队BIGDIRTY(巨脏)也是有三个外国人创办的。外国人在中国死飞的普及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6,077你没有参加黄山赛你就不知道……
- 1,81527.5英寸进化Yeti 575测试[大图版]
- 1,798CHRIS KING 花鼓深度保养
- 1,657久欲四培林花鼓更换培林过程
- 1,534不换油情况下对HOPE金属油管进行裁剪
- 1,486手欠者绝对福音!前叉头管修复!!
- 1,370【前叉保养】marzocchi drop off 3
- 1,291谈谈我所知道的升降座杆